長者尿失禁

 

長者是尿失禁病患高危的一群,調查結果顯示,全球七十五歲以上的長者中,有高達四成受失禁這個問題困擾。

年齡的增長對泌尿系統的影響包括膀胱容量減小,膀胱收縮能力減弱以及忍尿能力下降,但重要的是,大部份長者都可以適應這些變化:失禁絕對不是一個老化後的必然過程。

失禁問題的出現,是顯示身體有某些部份出現毛病,失禁只是其中一個病徵。可是,同樣重要的是,就算不幸患上失禁這個毛病,經過治療,有超過六成人的病徵會得到改善,有三成人的問題更會得到根治。

禁制能力是需要正常泌尿道功能、清醒的神智、自如的活動能力及適當的手部協調。環境的因素加上病人及照顧者的積極性亦同樣重要。

 

長者尿失禁的成因及種類

臨床上,小便失禁有以下幾種:

1. 急切性失禁

  • 一有尿急的感覺小便就即時漏出,病者不能自制。

  • 原因是膀胱過份敏感,有不正常的收縮,形成「膀胱過動」。

  • 膀胱過動多數是原發性的,原因不明!但部分卻是由其他疾病所致,包括泌尿系統疾病(細菌感染、結石或腫瘤等)和中樞神經系統疾病(中風、柏金遜症、老人痴呆症和脊髓神經受損等)。

 

 

 

2. 壓力性失禁

  • 當有些動作令腹壓增加(如咳嗽、大笑、跑步等),小便就不自由地滲出。

  • 原因是骨盆底肌鬆弛,引致尿道口控制能力減弱。

  • 這種失禁通常發生於生產多次的或更年期後的婦女、肥胖或長期咳嗽的人士。

       

3. 混合性失禁

  • 患者同時有急切性和壓力性失禁的徵狀。

       

4. 滿溢性失禁 

  • 開始時小便不暢順,有排尿不清的感覺;及後膀胱續漸失去感覺,小便不自主地滲漏出來。

  • 原因是膀胱肌肉收縮能力減弱,或尿道口阻塞,令過量小便積聚於膀胱內內不能排出,形成滲漏。

  • 膀胱肌肉收縮能力降低多發生於泌尿神經毛病,常見於糖尿病患者;而尿道口阻塞就通常發生於男性前列腺增生的患者,在女性患者身上並不常見。
       

5. 功能性失禁

  • 小便意識及排尿功能正常,但因行動不便、神智障礙,或其他疾病(如神經系統毛病、關節炎、痛症、心肺功能問題等)影響,導致患者未能及時如廁,引致尿失禁。而在這個課題上,環境的因素有時亦是導至失禁的原因。

       

除了以上所提及過的病症外,另外有幾點是特別值得注意的是:

  1. 很多長者都需要服食不同種類的藥物,但其實藥物本身有時亦是引致失禁的原因。可影響禁制能力的藥物,包括去水丸、血壓藥、咳水、精神科藥物、止痛藥和柏金遜藥物等,因此,檢討用藥是醫生處理長者失禁問題中一個很重要的工序。

  2. 因便秘及大便阻塞而影響禁制能力亦很常見,所以我們亦需要留意病者的大便習慣。

  3. 有些長者失禁的問題是尿量過多所致,因此病者每次及每日整體的尿量是評估的其中一個重要項目。糖尿病控制不佳和其他內分泌毛病以及一些藥物都是常見的尿量增多的原因。

  4. 酒精及咖啡因都會影響排尿功能,有失禁問題的長者最好避免。

  5. 很多長者都會因為失禁這個問題減少飲水,但是,缺水除了對身體有害之外,亦會令小便變濃,過濃的小便會刺激膀胱令「膀胱過動」惡化,加劇失禁病徵,這是一個惡性循環。充足的水份可能會令小便次數增多,但可以在飲水及如廁的時間上加以協調及安排以減少不便,加上膀胱訓練的幫助,尿頻的情況是可以改善的。

總的來說,長者失禁通常不是單一原因引致,很多時是多種不同原因的後果。評估長者失禁是需要顧及很多方面的。

 

治療方法

不同的失禁原因及種類,有不同的治療方法。現把各治療方法歸納如下:

1. 飲食及生活習慣的調節

整體來說,飲食及生活習慣的調節,包括充足水份、避免含酒精及咖啡因的飲料、多吃高纖維素食物防止便秘和減肥都會對失禁有幫助。

       

2. 膀胱訓練

膀胱訓練可以幫助膀胱過動的病人,以改善小便的模式。這種治療需要經專業人士(包括護士及物理治療師)的指導。

3. 骨盤底肌運動

骨盤底肌肉運動就對壓力性失禁有特別的療效,這種治療需要經專業人士(包括護士及物理治療師)的指導。

7. 排尿時間表

編定排尿時間表,有助認知障礙患者定期排尿。

8. 輔助器具

最後,就算身體上的病症未能完全得到根治,環境的改善及輔助器具的使用,都會對病者的衛生情況及心理影響上有幫助,當中包括在廁所裡加裝扶手、尿壺、便椅、尿套或尿墊等。

4. 藥物治療

減少膀胱過動的情況。

5. 手術治療

骨盤底肌鬆弛的病人,可透過手術來根治尿失禁。

6. 尿喉導尿

滿溢性失禁的患者,有可能需要用尿喉導尿。

       

 

預防方法

失禁其實是可以預防的,以下幾個貼士,可供大家參考:

  1. 每日飲六至八杯水。

  2. 減少飲用含咖啡因及酒精。

  3. 增加進食高纖維素食物,預防便秘。

  4. 培養良好小便習慣,如尿意時才排小便,適當地訓練膀胱。

  5. 女性清潔陰部時,應由前往後抹拭,避免尿道感染引致小便失禁。

  6. 強化骨盆底肌:產後勤練骨盆底肌運動、避免提舉重物引致骨盆底肌勞累或鬆弛 。

  7. 保持正常体重,因肥胖會增加腹內的壓力。